3.07E+12_计算机胜平负让球胜平负混合_荷兰足球队_篮球防守技术 - 季后赛对阵规则

您的瀏覽器版本太低

請升級您的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11 或以下瀏覽器: Firefox / Chrome / 360極速瀏覽器

匯仕奇咨詢.美國的政治生態

發布日期: 2019-03-14

   
   美國的國內政治
,關鍵詞至少有兩個:利益集團、政策延續性。先說“利益集團”。從美國政黨的角度說,偏左一些的民主黨背后主要是華爾街的金融界、以硅谷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界和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傳媒界,以及律師和其他各種工會;偏右一些的共和黨,代表的主要是軍工產業、石化產業,以及各種宗教保守組織。不過這只是泛泛而言,實際操作中,民主、共和兩黨是存在“交叉持股”現象的,所以在利益上具有很強的同一性—當然,最重要的是通過對外資本擴張,美國總會有新的利益進賬,所以各個集團之間不存在零和博弈的間題。這一點和美國建國初期聯邦黨與民主共和黨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當時那兩個黨之間是分得比較清楚的,而美國國內紛擾不斷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西方的政黨體制發展到現在,它的一大特征就是政黨沒有固定的黨員,沒有明確的綱領,作為金主的大財團則往往會“兩邊下注”,所以說不同的政黨背后所代表的利益具有同一性,黨派間的政治博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將其視為同一集團內部不同路線的斗爭,具體到美國,就是聯邦政府是“弱勢”一些還是“強勢”一些,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左、右”斗爭。

真正可以“分得清”的是政黨背后的利益集團,美國強勢的利益集團首先就是華爾街的金融集團,這個圈子主要是由猶太人構成。憑借龐大的財力,猶太集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甚至可以說是控制了美國的政治。分析一個政治人物,最好首先看一下他和猶太集團是否有關系或者他是否是猶太人,這一點弄清了,這個人的很多觀點就好判斷了。即便此次金融危機之后,金融機構和金融大亨們聲名狼藉(當然,這之前銀行家們的名聲也好不到哪去,在美國老百姓眼里和律師不相上下,基本可以比照中國老百姓眼里的房地產商),但是金融界根本就是有恃無恐,政府為救助金融業所下發的上千億撥款,居然有三分之一被拿來給從業人員發了獎金,政府還不得不讓納稅人接著勒緊褲腰帶好繼續救助這些“窮到”只能沒事買個海島解悶的大爺們。而這些天量財富進入金融家們的腰包以后,按照相關

法律你只能稱它們為“投資所得”而不是“收入”,這意味著這些大亨們在交稅時的稅率是20%,而給他們打工的司機和秘書的稅率則是35%。還要注意的是,在攫取大量財富的同時,龐大的金融業實際上不曾創造出哪怕一個螺母的實物——財富不會憑空出現或是消失,它只會轉移…

除了華爾街,美國最強勢的利益集團是由國防工業、石油公司以及“黑水”這樣的國防承包公司構成的軍工一石油集團。需要注意的是,這集團里猶太人如今同樣占了很大的份額。20世紀50年代,美國國家安全委員發布了第68號文件,“號召美國經濟在和平時期實行全面的動員”,由此軍工集團開始迅速膨脹。現在軍工集團的前臺代理,是美國國防部和國務院,歷屆的國防部長和國務卿等人物,如果查其背景,多半都會和這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仔細研究美國各個軍兵種的武器裝備配置,會發現有很多裝備從技術角度說其實都可以幾家通用,但偏偏他的各個軍種都寧可加重后勤的負擔也要各搞一套體系,海軍和空軍的飛機極少會用個型號,陸軍的愛國者導彈海空軍也堅決不碰。美軍的裝備體系這么搞“重復建設”,究其根源也是因為軍工集團的因素,軍隊的軍品采購必須得讓幾大軍工企業都能撈著好處,而這些軍工企業,在美軍當中也都有各自的代理人,所以各軍種的采購渠道也都涇渭分明。

如今美國經濟總量占全世界的20%左右,而國防開支占到了全世界總額的40%,是歷年聯邦財政預算里的最大頭,2008年的美國聯邦財政預算里,賬面上的軍事開支就占到了247%(同年中國軍費僅占財政預算的7.2%,這還是軍隊裝備大批更新的情況下),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質的撥款—最近幾年美國追加的軍事費用動輒以百億、千億美元來記,與之對應的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投入則是以億或者十億來計算的。這些錢里的絕大多數最后都進了軍工集團的腰包,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這個集團熱衷于搞強勢的聯邦政府。除此以外,美國給以色列等國的貸款和資金援助,一般也是指定其只能用于購買美國武器的,這筆錢轉了道彎兒,最后也是要歸美國軍工集團的。

另一個關鍵詞是“政策延續性”。之前一般的印象是:美國總統是有任期限制的、即便哪一任出了問題,大伙最多只要忍耐4年就好了,之后隨著新一次大選的到來,修正的機會也就來了,所以美國政治體制的特點在于其具備“糾錯性”。真實情況則可能并非如此,這倒不是說美國政治背定有什么“大陰謀”之類的東西,而是由美國天然的政治架構決定的。美國搞的是三權分立體制,即在理論上,總統、議會、最高法院三方相互制衡,相互牽制。這里面有任期限制的只是總統,議員和大法官是沒有任期限制的。你可能會說,議員也是要選舉產生的,但是美國議員有劃分選區的權力,可以把自己最占優勢的地方劃為自己的選區,所以實際操作中

要想連任其實是件很輕松的事情。

拿現在來說,參議院里,做議員超過10年的有51個,也就是超過半數;超過20年的有24個,差不多占議員總數的四分之一;還有7個超過30年。夏威夷州的井上建,自從1963年1月當選參議員,到如今已經超過了47年,再說眾議院,215個議員中接近50%已經連任超過10年。時間最長的是密歇根州的丁格爾,1955年出任國會議員,到現在已有55年。不單是連選連任成為常態,還要考慮多數議員都是出身“議員世家”,那個位置常常是父死(下)子繼,一個大家族一下出好幾個議員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一美國政治其實帶有很濃重的“門閥政治”的味道。

這樣一來,所謂“三權分立”,其中“兩權”都是不受任期限制的。行政部門要做任何事情,就必須受到國會這個立法部門以及最高法院這個解法部門的限制。如上面正文里提到的那樣,總統的主要職權限于外政而非內政,而要決定一個大國的走向,又往往是“三分外交,七分內政”。

往好處說,這種結構在限制了行政權力被濫用的同時,也保證了國家戰略的延續性。美國可以從英國的一塊殖民地一步步走到現在這個地位不存在一個長期戰略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壞處說,這種結構決定了一旦國家大政方針出了問題,總統想做調整也將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當初羅斯福總統實施新政,靠的是搞獨裁,也就是跳過議會和法院來行事。這其實是一種“不講理”的路數,羅斯福能這么干靠的是家族顯赫的地位加老百姓的“個人崇拜”,再則是當時正好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家處于戰時體制,總統可以搞集權。不然的話,你要羅斯福遵守“游戲規則”,那單是新政中的一條最低工資制,最高法院就可以用“違憲”給頂回去10年時它們就是這樣干的。而在2010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企業可以無限制給競選人提供資金,這就等于是說企業可以無限制地去主導選舉,誰最有錢誰捧的競選者就可以當選。在羅斯福之后,很難說還有哪個美國總統可以再這樣干一次。

總之,一國內政到底如何,起決定性作用的并非是什么“政治體制”或是“游戲規則”,而是決定于設計、參與“體制”和“游戲規則”的都是些什么人,拿一句大家熟悉的話說,就是決定于這個政權的“階級屬性。